根據衛福部所統計的105年度十大死因排名,《糖尿病》位居第五名(102年曾經是第四名),而「高血壓」則為第八名,慢性疾病的死亡年紀已經逐年遞減至45歲。現在人們的生活忙碌,久坐、久站、睡眠不足已成為常態,因此導致慢性病的控制隨著忙碌而逐漸忽略,等到身體發出警訊時已經來不及了!

《糖尿病》發生的原因?該如何預防與治療?

●什麼是「糖尿病」?

《糖尿病》是一種「代謝性疾病」,主要特徵是患者的血糖「長期高於標準值」。糖尿病是因為胰島中的β細胞,所分泌的胰島素荷爾蒙先天性不足,或相對性不足;或是肥胖,使糖質 (碳水化合物) 代謝異常,及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慢性病。而胰島素是調節大多數組織細胞吸收葡萄糖的主要激素,所以胰島素缺乏和細胞受體對胰島素不敏感,在所有類型的糖尿病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

拔拔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「胰島素」對於血糖的影響,搜尋網路了很久,大多都是文字說明,終於在5個小時後… 找到了一個由板信弘重於2007年所寫的《降低血糖值小百科》一書中,有其「胰島素功能示意圖」(※目前此書已絕版),如果有興趣的朋友,可透過「台北市圖書館查詢系統」來借閱書籍了解詳情,為了讓大家看清楚圖片,所以重新修補轉拍後的圖片,讓文字更為清楚鮮明。

胰島素功能示意圖 (出自:降低血糖值小百科)

請支持《Kiwi LIFE》原創文章。原文標題:《糖尿病》發生的原因?該如何預防與控制?,原文網址:https://kiwislife.com/causes-of-diabetes-prevent-and-treat/

根據文獻及衛福部醫療相關知識資訊,我重新彙整了「胰島素的運作流程」

  • 胰臟的β細胞產生「胰島素」,透過血管來到了肝臟。
  • 肝臟吸收了胰島素後,會將葡萄糖和成為肝醣。
  • 當胰島素不再產生或是失去效用時,肝醣的製造就會減少。
  • 葡萄糖在周邊組織的利用隨著肝醣製造減少也隨之減少,結果造成從各種來源進入循環的葡萄糖的分解趨緩,而形成高血壓糖。
  • 過多的血糖無法完全由腎小管再吸收,於是尿液中的糖分上升,稱為糖尿。

簡單來說「胰島素」經過肝臟再至全身,讓需要胰島素的「肌肉細胞、脂肪細胞…等」使用,因有胰島素這種荷爾蒙,人體的熱量源 ( 燃料 ) 葡萄糖才能進入上述的細胞內,胰島素從形成、分泌到讓需要的末稍細胞使用,而整個運作的某一環節若發生問題,就會形成所謂的「糖尿病」

 

●「糖尿病」發生的原因?有哪些類型?

  • 第一型糖尿病:患者體內會產生抗體,使得胰島素分泌功能嚴重缺乏及衰竭,必須終生以胰島素治療來控制病情。
    • 成因:與遺傳、自身免疫系統出現異常,或環境因素有關。
    • 好發對象或期間:幼童、青少年時期。
  • 第二型糖尿病:患者身體出現胰島素抗拒,使得「肝臟、肌肉和脂肪…等」組織細胞,無法對胰島素產生適當反應。
    • 成因:與遺傳、不良飲食習慣、肥胖及缺乏運動等因素有關。
    • 好發對象或期間:以中、老年人為主,惟近年患者有年輕化趨勢,約有90%的患者為第二型糖尿病
  • 妊娠期糖尿病:妊娠期間,由於女性身體會發生很大的變化,加上生活習慣可能導致血糖異常,而需配合醫師控制血糖,此類型糖尿病可能於產後消失。
    • 成因:於妊娠期間發生,或首次被發現的糖尿病。(懷孕前已有糖尿病,則不能歸類為妊娠糖尿病)
    • 好發對象或期間:肥胖或年齡稍大的婦女。
  • 其他類型糖尿病:包括一系列病因比較明確或繼發性的糖尿病,這些糖尿病相對來說比較少見。
    • 成因:「染色體或基因異變、胰臟疾病、內分泌疾病、藥物…等」影響胰島素分泌,所造成的糖尿病。
    • 好發對象或期間:極少數人為此類型。

 

●哪些人是「糖尿病」的高危險群?

《糖尿病》高危險群

通常糖尿病的高危險群,大多是「遺傳、生活習慣不佳、年紀較大」的人們居多,只要符合下列條件者,誘發糖尿病的機率就會增加。

  • 有第二型糖尿病一級親屬者。
  • 糖尿病前期者(空腹8 小時血糖值介於100-125mg/dl 者)
  • 年齡≧45 歲。
  • 體重過重 ( BMI≥24.0kg/m2 )。( 男性腰圍≥90cm;女性腰圍≥85cm)
  • 運動不足者。
  • 患有高血壓或高血脂。
  • 曾罹患妊娠性糖尿病。
  • 曾生產體重大於 4公斤新生兒的女性。

不過就算屬於高危險群,只要保持健康飲食、經常運動,並定期做健康檢查追蹤血糖變化,都有可能降低發病的機率。

另外分享一個由「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(NCBI)」所揭露的「研究報告」,指出人與砂鼠的基因組相近,因而透過砂鼠來進行糖尿病的研究與實驗,其中研究員將生存在沙漠的草食砂鼠抓回,並餵養好吃的食物,不久後就發胖,嚴重的則患有糖尿病。但將患有糖尿病的砂鼠放回沙漠後,糖尿病竟然就消失了?究竟是為什麼?因為砂鼠在沙漠中生存,具有相當的運動量。其次是主食野草,而野草並沒有具備高營養價值,只有極少量的糖、蛋白質及脂肪。因此在運動量足夠、營養得以控制的情況下,砂鼠本身的肥胖消失了,糖尿病也就隨之消失。

※由於砂鼠只是基因近似,實驗只能證明「多運動、控制飲食」可有效幫助控制血糖,能否痊癒依舊要看個體發病情況,若有身體不適或上述高危險群者,都應安排定期健康檢查,以免耽誤病情。

 

●「糖尿病」有哪些病癥?

《糖尿病》常見的病徵

當人們體內血液循環中的血糖偏高時,身體機能就會發生「三多一少」的症狀,也就是「吃多、喝多、尿多、體重減少」的現象,

 

●「糖尿病」血糖控制,及生活、飲食控制建議

●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標

血糖分類 一般人
(沒有糖尿病)
糖尿病患
治療目標
血糖
控制不良者
全血血糖值(血糖機)
飯前血糖平均值 (毫克/毫升) <100 80-120 <80或>140
睡前血糖平均值 (毫克/毫升) <110 100-140 <100或>160
血漿血糖值(抽血)
飯前血糖平均值(毫克/毫升) <110 90-130 <90或>150
睡前血糖平均值 (毫克/毫升) <120 110-150 <110或>180
糖化血色素(%) <6.0 <7.0 >8.0

●糖尿病的生活與飲食控制

  • 生活習慣調節:
    • 體適能鍛鍊:透過運動來鍛鍊身體,並促進新陳代謝,活化身體機能。
    • 充足的睡眠:盡可能避免熬夜,並且有足夠的睡眠及休息品質。
    • 體重控制:透過運動、飲食控制來減重,避免因肥胖導致「胰島素阻抗」
  • 日常飲食控制:
    • 少吃紅肉:儘量減少吃「充滿油脂」的紅肉。
    • 攝取蔬食纖維:透過蔬食攝取大量的穀類纖維,可以改善血糖控制,降低血脂濃度。
    • 定時定量:每餐飲食按照時間、份量進食,不可任意增減。
    • 少油飲食:少吃油炸、油酥及豬皮、雞皮、鴨皮…等,動物性脂肪較高的食物。
    • 烹調方式:建議採用「清蒸、水煮、涼拌、涮、燒、燉、鹵…等」方式來烹煮食物。
    • 少鹽低膽固醇:避免食用太鹹、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,例如:「腰花、肝、腎…等」動物內臟類食物。
    • 油品選擇:儘量選用「植物性油脂」的調理用油。
    • 外食控制:減少赴宴、外食的頻率,必要時注意選擇食物的種類及分量。
    • 避免高醣:攝食「米飯、水果」時要特別注意,尤其是「甜食」要特別小心攝取過量。

 

●透過《血壓血糖紀錄表》來追蹤健康指標

填寫《血糖血壓追蹤紀錄表》來管理高血壓、糖尿病、氣喘的健康狀態

如果您覺得透過紙本填寫個人健康狀態不方便,可以下載由 Kiwi LIFE 所設計的《血糖血壓紀錄表》來追蹤個人或是患者的健康情形,表格下載及相關說明請參閱下面文章連結

●表單工具下載:《血糖血壓紀錄表》方便填寫與分析的健康管理圖表

 

※本人非醫療專業,文章內容如有任何錯誤歡迎指正,經確認後將會立即修正。

●相關資訊及下載連結:

●下載檔案資訊

Excel血壓血糖紀錄表
版本編號v1.1
更新日期2023-05-08